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建材网 > 建材厂商 > 正文

全国碳市场扩容,行业做好准备了吗?

发布日期:2024/5/16 12:51:58 浏览:18

来源时间为:2024-05-15

全国碳市场扩容,行业做好准备了吗?2024-05-1508:03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字号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开市,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两个履约周期,第一个履约周期是2019年至2020年,第二个履约周期是2021至2022年,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但尚未进行首次扩围。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后,全国碳市场扩容成为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议题。

争取尽快实现首次扩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将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建设更成熟的碳市场。

当前,我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这八个行业占到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这些重点行业工业化程度高,有一定的人才、技术、管理基础,更容易实现对碳排放的量化控制管理和影响含碳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但目前,全国碳市场只将电力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范围,其他高排放行业亟待纳入。

纳入全国碳市场,意味着企业的碳排放量受到管控。企业每年会获得一定量的免费碳排放配额,管控企业实际碳排放量若超出其获得的配额量,就需在碳市场购入差额以完成履约;实际碳排放量少于配额的部分则可出售,该企业完成履约的同时获得收益。

主管部门生态环境部对全国碳市场新增管控行业的宗旨是:“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相关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的国家标准,以及配额分配方案成熟后,即可纳入全国碳市场。

《条例》对确定行业覆盖范围和重点排放单位相关的工作程序进行了明确,将坚持稳中求进、先易后难的原则,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情况,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行业的碳排放量、数据质量基础、减污降碳协同、行业高质量发展等因素,优先纳入碳排放量大、产能过剩严重、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好、数据质量基础好的重点行业。

为做好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的基础准备工作,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内对上述重点行业组织开展年度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对重点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核算报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扩围实施路径等也开展专题研究评估论证,相关的技术文件起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积极推动,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

过去一年间,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多次举办碳市场扩围相关的学术研讨。5月召开了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启动会,6月召开了石化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第一次工作会议,7月、9月举行了两期全国碳市场扩围关键技术学术沙龙,首期聚焦“间接排放是否应纳入全国碳市场”议题,第二期聚焦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配额盈缺率、清缴履约上限、绿电在配额与核算中的体现、核算核查方法等问题。

“扩围工作将把握好节奏力度,科学合理确定不同行业的纳入时间,分阶段、有步骤地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碳排放重点行业,从而构建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碳排放控制和管理,对于政府部门、行业乃至重点排放单位,都是新生事物,将坚持“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充分借鉴运用好已有的碳排放管理制度和经验,加强拟纳入行业的碳排放管理的制度建设、数据管理、宣传培训,使这些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在纳入碳市场后,能够满足碳市场的管理要求,确保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推动相关行业和重点排放单位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碳排放密集型行业

会受到直接影响

碳市场建设涉及多个重点行业,《条例》发布后,哪些行业会受到直接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明明告诉《环境经济》,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高碳排放行业占比很大,将首当其冲。这些行业需要按照《条例》规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对于超额排放的企业,将需要购买碳排放权,从而增加运营成本。

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张俊杰对此持相似态度。他告诉《环境经济》,目前全国碳市场只覆盖了火电行业,扩容之后,碳排放密集型行业会受到直接影响,比如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按照目前的强度管控方案,控排行业中碳排放效率高的企业会取得相对优势,能够从碳市场中通过出售配额获得补贴,有可能会扩大产量和市场占有率;而排放效率低的企业则承担更大的压力,购买碳排放配额的支出会导致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下降。

“因此,碳市场造成高排放企业间相对优势的变化,会带来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从而促使行业整体提升碳排放效率。”张俊杰告诉记者,清洁能源行业会受到碳市场带来的间接影响。碳价使得化石燃料吸引力下降,从而使新能源更有竞争力。

此外,建筑业、农业和林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绿色建筑、低碳农业和森林碳汇等概念将逐渐普及,为这些行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对于服务业来说,尽管其碳排放相对较低,但在《条例》的推动下,金融、咨询、信息技术等行业也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能效,为社会的绿色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将纳入碳市场覆盖范围的企业应当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张俊杰提醒道,企业需要重视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建立健全的碳数据核算体系,全面评估自身的碳排放情况,不仅包括直接碳排放,还有供应链的间接碳排放。企业也需要将气候变化纳入治理体系,确定碳排放的目标与实现路径,在业务、战略和财务计划中体现减排策略,并定期对脱碳进程开展评估。

航空业引关注

与电力行业相比,航空业算不上碳排放超级大户,受关注度不高。但要论降碳难度,航空业却是名副其实的“困难户”。

《条例》发布后,第32条备受关注。其明确了国家主管部门对民用航空等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碳排放配额发放与清缴、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核算和年度排放报告报送与核查等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此前,航空业曾被计划纳入全国碳市场当中。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中将航空业列为全国碳排放权市场第一阶段的重点排放行业。

然而,考虑到排放量和数据基础等因素,2021年,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的企业仅限于发电行业,并未出现航空业相关企业。但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中明确,条件成熟后,交易主体将由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扩大至其他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

我国对航空领域碳减排十分重视。早在2022年1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这是中国民航历史上编制的第一部绿色发展规划。其中第五篇为健全生态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该篇对中国民用航空业合理有效管控行业碳排放,如何建设绿色机场、加快空管绿色发展提出了要求:完善航空碳减排管理制度。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和行业发展阶段的航空碳减排市场机制,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支持建设中国机场碳排放管理评价机制,鼓励有条件机场开展近零碳机场、近零碳航站楼建设。

与此同时,在加强行业能耗与排放统计制度建设上,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航企业能耗统计有关工作的通知》,更新民航能耗统计填报系统,进一步完善民航规范能耗与碳排放的统计监督月报制度;印发实施《民用航空飞行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管理暂行办法》,持续开展飞行活动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工作,不断提升数据质量。支持行业协会有序推进“双碳机场”评价机制建设,促进完善机场碳排放管理机制。

“碳市场是助力行业脱碳的重要措施。我们将积极协调全国碳市场建设主管部门,按照科学合理、内外统筹、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稳妥将民航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做好航空飞行活动碳排放交易机制方案编制工作。”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在2023年首届民航绿色发展论坛上表示,2024年,民航局将启动航空业进入全国碳市场工作。

“第32条单独列出了民航业,标志着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将向民航业扩展。”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碳市场分析师宋雨彤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民航业属于特殊行业,内部监管力度较强,中国民航局将对航空交通产生的排放进行监管,并将管理相关的配额分配和合规义务。

在宋雨彤看来,民航业最早或有可能和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共同成为全国碳市场首批扩容行业,这次扩容最早将发生在2024年内。

做好扩容准备工作

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有关工作正稳步推进,我国碳市场即将迎来新鲜血液。

“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高碳排放行业需要按照《条例》规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对于排放超标的企业,将需要购买额外的排放权,增加运营成本。”张俊杰表示,但同时,《条例》也为这些行业提供了减排的动力和机遇,激励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来降低碳排放。

张俊杰告诉记者,全国碳市场扩容,前提是纳管行业具备了大规模脱碳的技术可行性与财务可行性。只有在减碳路径明确、脱碳技术可得、规模化部署可行、减排成本可控的情况下,纳入碳市场才不会造成行业大规模困境,进而影响供应链安全。扩容是为了推动高碳行业低碳转型,而不是“逼退”这些行业。因此,现阶段相关行业和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储备与财务准备。

“除此之外,如何确保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一致性,仍然是影响全国碳市场扩容的重要因素。”张俊杰说:“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碳排放监测技术、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碳市场核查机制方面设定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质量控制和监管体系,并建立外部核查机制,以保证及时提交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同时还需要解决落实履约责任、提高惩罚力度的问题。”

张俊杰告诉记者,随着“双碳”工作的推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碳企业纳入碳市场。从有待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受国际供应链影响比较大的行业碳核算工作做得比较好,受影响小的行业企业就做得比较慢。做好碳核算,有利于清楚认知自己企业的碳配额盈缺情况,这是企业制定碳排放规划以及碳交易的策略基础。

目前,不少地方正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做好碳市场扩围的准备工作。例如,山东按要求每年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8个行业70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开展年度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同时,配合生态环境部开展碳市场扩围专项研究,组织对重点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核算报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扩围实施路径等提出意见建议。

扩容背后的蛋糕

碳市场的扩容意味着新的市场空白即将放开,只有深入了解碳市场扩容规则和玩法的企业,才能在这次碳市场扩容中获得更大的蛋糕。

受访者纷纷表示,随着《条例》的出台实施,未来我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最终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大行业,排放总量将超过50亿吨,“十四五”时期碳排放交易量有望在“十三五”时期的基础上增加3—4倍。到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1000亿元。

此前,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在一次会议中提到,目前,全国碳市场只有一个行业——电力行业,未来可能在电力之后,再循序渐进地推出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8大行业,配额可能到70亿吨—80亿吨,控排企业达到7000到8000家,甚至到1万家。

梅德文表示,未来我国碳市场如果金融化后,以70亿吨—80亿吨的配额,就相当于欧盟碳市场现在5倍的配额,交易量有可能是超过500亿吨—600亿吨,单价有可能超过200元,交易金额有可能到达10万亿元以上。

北京理工大学日前发布的《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

[1] [2]  下一页

最新建材厂商
推荐:大连 国际营养师 保定 节能减排 搜一下 东营 唐山 木板房 机场三字代码 压缩机 学校 三日游 电焊机 区划分类 仓储 常德 交通 廊坊 建材 山东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